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
English

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

杭科协〔2016〕16号关于举办杭州市科普公益广告创作大赛的通知

日期:2016-05-10 15:18:21 查看:11666

各区、县(市)科协、杭州经济开发区科协、西湖风景名胜区科协,市级学会(协会、研究会),企事业科协,各直属学校、有关单位,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各成员单位:

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认真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、《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》和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,积极引导公众关注科技、参与科普,激发公众“爱科学、学科学、用科学”的热情,进一步营造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,促进科普信息化建设,推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。经研究,决定举办“科普一分钟”微视频科普公益广告创作大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大赛主题

大赛主题:喜迎G20峰会  传播科学文明

二、大赛机构

(一)主办单位

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

(二)承办单位

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

杭州科技传播学会

杭州移动互联网技术学会

(三)媒体支持单位

杭州网、杭州日报、华语之声、浙江经济电台FM95、腾讯网、雅虎网、耀江影视。

三、参赛对象

大赛面向社会广泛征集,重点发动科普组织、广告专业制作单位、科技工作者、大专院校、中小学学生以及广大媒体制作爱好者积极参加(团体和个人名义不限)。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者,需有监护人参与。

四、征集时间

20155月中旬至2015731

五、作品要求

本次大赛只征集视频类科普公益广告作品,包括“科普动画类”和“科普影视类”。

(一)内容要求

参赛作品应围绕大赛主题开展创作,作品富含科学性、思想性、艺术性和通俗性。内容围绕:喜迎G20,文明礼仪科普知识;“大众创新、万众创业”主题;“节约能源资源、保护生态环境、保障安全健康,促进创新创业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主题;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、焦点问题等,进行科普微视频创作。

(二)格式要求

作品时长不超过一分钟,以15秒、30秒为最佳,并根据需要配中文字幕,分辨率不低于720×576,以“作品名称+黑场+参赛短片”的顺序录制成AVI格式或者SWF格式(不得在视频内显示参赛者的相关信息或参赛单位商业性宣传信息)。文件大小100M左右,并转换成20M以下的MPG文件一个,保持画质清晰,将两种格式一并存入光盘。在光盘盘面填写参赛单位、作者姓名、作品名称和联系方式。如因格式错误无法播放而影响参评,后果自负。

(三)版权要求

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,作品版权属于参赛单位或个人,其中参赛作品凡涉及肖像、著作、商标、名称等知识产权和法律问题由参赛单位或个人负责处理。如出现相关纠纷,由参赛单位或个人自行解决。一旦发现参赛作品有侵权、抄袭行为,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,并收回其所获奖项,一切责任由参赛者自负。

参赛作品概不退还。主办方有权将参赛作品在所提供的平台上进行展播,同时制成光盘用于公益宣传。

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。

六、奖项设置

本次大赛设作品一等奖1名、二等奖3名、三等奖5名、优秀奖10名,将分别颁发证书及创作补助金。设网络人气奖3名,颁发证书和奖品。组委会将从参与网络投票的公众中随机抽取20名幸运者,颁发大众评审奖。

大赛设优秀组织奖,对积极组织参赛的各区、县(市)科协、市级学会、企事业科协、直属学校等进行鼓励,名额不超过5个,进行表扬。

七、作品评审

网络人气奖由网民在杭州科协微信公众号(科普一分钟:kpyifz)上投票产生,投票时间及规则详见大赛专网(http://www.hzkp.org.cn)和科普一分钟(kpyifz)微信公众号。网络人气奖以外的各奖项由评审委员会评定产生。

八、作品应用

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将统过整理编辑制作成专辑配送到基层,在科普电视栏目、地铁公交移动电视终端、户外公共电子屏、科协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上进行公益播放,主办方和播放机构将不再付给作者稿酬。对获奖作品择优推荐参加省级、国家级科普微视频大赛。

九、参赛方法

参赛者在大赛官网杭州科普网(http://www.hzkp.org.cn)下载并填写参赛报名表,于2016731日前(以邮戳为准)将作品(光盘)寄送至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,组织单位可将本单位作品收集后统一报送。《大赛报名登记表》和《参赛作品授权书》(纸质版)需随作品一起报送。

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江汉路1888

收件人:沈娅瑜 

邮编:310051

联系电话:87119559

 

附:1.大赛报名登记表

2.参赛作品授权书

杭州市科协科普公益广告创作大赛文件附件.doc

 

 

 

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

201656